星期三, 10月 18, 2006

Hanoch Piven


今期時代周刊Hanoch Piven為金正日所畫的一幅頭像。 帥呆了。

星期四, 10月 12, 2006

瘋了, 好時髦的英文

來源 明報 世紀 李金銓2006-10-12

張元《瘋狂英語》 ———「衛星」、「禮堂」與「可樂」全出籠
九十年代初,中港台星四地傳播學術工作者齊聚於吐露港之濱:是第一次破冰長旅的起點,一群中年人竟兀自靦腆起來,儘管心頭也滲雜了幾許興奮;畢竟大家都吃同行的飯,沒多久彼此就混得熟頭熟臉了。於是內陸某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給我們逐一遞名片,上面英文頭銜赫然是Director of Mass Spreads。Director當然是所長了,Mass Spreads卻是什麼名堂?不知道他翻的哪一本字典,居然捨棄masscommunication另闢蹊徑。大概顧慮到信息太多,無遠弗屆,他嫌一個spread太單薄,硬要加複數才夠料。接到名片,你看我,我看你,想笑不敢笑。等那人轉身走開,房間的角落突然像天崩,爆出東倒西歪的大笑。


內地許多著名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都由黨喉舌退休高幹「發揮革命餘熱」。最近一位院長給我名片,中文註明「原」某傳媒集團社長,這個「原社長」翻譯成「pre-president」,原先我還想學一些文人把它賴給「手民之誤」,後來恍然大悟,原來是正經八百的「former president」。不可思議,名片如人面,為何不找身邊懂的人先過目一下?萬一身邊的人糾正,有損領導權威;外邊的人怎麼竊笑,反正耳根清靜,理會不了這麼多了。

開放改革的門面

去年冬天北上廣州馬不停蹄做訪談,偷得一日閒,朋友開車帶我們去郊外泡溫泉。各池浸不同的花香,好噱頭。我的兩位大陸同事,鳳凰衛視名嘴延伸戰線,在玫瑰池裏你一句李澤厚,他一句高爾泰,辯論起愛情是什麼。一對剛剛下池的情侶也加入戰局。我作池上觀,但覺此景頗為滑稽。辯論中場休息時間,我們一同去解手,發現男廁「現代化」了,寫著斗大的英文字:Malementoilet,這個male(男)加men(人)的「傑作」使名嘴頓時咧口噤聲,中止原來的辯論。廣州得風氣之先,裝飾開放改革的門面尚且如此,到內地省份「驚艷」更當何堪。

果不其然,最近兩位朋友分別從網上傳來同一組照片,且看神來之筆:中文牌子「小心墮河」,英文要大家Carefully falling into the river。文法對了,意思反了,令人擊節的程度簡直和火車上的標語異曲同工:「為了保持車廂內清潔,請把垃圾丟到窗外去」。

我的美國學生高德凱,在上海開一家引介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,生意愈做愈旺,在錦江飯店附近大展鴻圖。他主修過中國歷史,普通話流利,在上海也住上十年了,端的是個「中國通」,雖然他否認世界上有「中國通」這回事。他動不動要向美國人解釋,「關係」奧妙可不是relationship這麼簡單: 昨天等公交車,人多,很擠。車到了,背後突然殺出一個瘦小的老太婆,不知哪裏來的力氣,硬把你擠下車。今天,到一位教授家裏做客,看到主人家親切和藹的母親,竟是昨天擠下你的那位老太婆。明天一起等公交車,朋友的媽媽會把別人擠下去,好讓你上車。這就是中國人的「關係」。描述極形象化,正好為費孝通說的「差序格局」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註腳。看你是圈內人,還是圈外人,關係不同。圈外人經過一次社交來往或生意談判可以變成圈內人,圈內人只要利益衝突也可以隨時變成圈外人。內外邊界是自由移動的,運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

光怪陸離的,豈止名字

高德凱每個月寫一篇專欄,記敘上海的人與事,很好玩。他說,上海年輕人追求摩登,喜歡取洋名,愈光怪陸離愈好。有人請教高德凱,Satellite Wang這個名字好不好?高德凱問為什麼取這樣的名字,他說因為朋友誇這個名字「有力」。他的朋友叫什麼?就叫Auditorium Zhang。英國諾丁翰大學在寧波辦個分校,我把中國學生取名「藝術」一事在飯桌上告訴該校的英國教授。他點點頭說:「嗯,我班上有人自稱CocaCola Chen。」

聽我提起「可樂陳」,高德凱說他的公司熱火朝天在聘人。不管應聘者多能幹,只要英文名字silly就一律刪掉:有個男孩叫Wander,他的公司做的生意就是幫美國公司在中國找定位,如何容納得下「遊盪」之魂?另外一個名叫Enjoy的女孩,高德凱說她的公司不拍三級片,英雌焉有用武之地? 哎呀,假如哪天出現Crazy Li的名字?事先聲明:別對號入座。